首页

学院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快讯 -> 正文

感悟可可托海精神 传承为国奋斗使命——记新疆医科大学思政工作队伍暑期研修之旅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日期:2022-07-05

可可托海蒙古语意为“蓝色的河湾”,哈萨克语意是“绿色丛林”,蓝绿相称,彰显出这片土地的美丽与富饶。627—30日,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牵头组织下,38名由思政课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和团干部队伍组成的新疆医科大学思政工作队伍培训班在阿勒泰地区可可托海干部学院开展为期三天的暑期研修,一同重温革命历史、触摸精神丰碑。



27日,可可托海干部学院举行了“新疆医科大学思政工作队伍培训班”开班仪式。可可托海干部学院副院长范志军同志给大家简要介绍了可可托海的传奇历史,三号矿脉、87-66选矿厂、地下水电站……这些不被人熟知的地址,却承载了共和国崛起的诸多荣光。研修班总领队胡登雄就此次研修活动提出了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学有所戒三个方面的要求,鼓励参加研修的老师们要用心学、用情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可可托海精神,并通过学习获得党性上的锤炼、精神上的洗涤和意志品质上的升华,并最终将所学所悟运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去,引导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本次研修以专题教学、激情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和诗剧教学穿插进行,课程设置形式丰富、环节紧凑、意义深刻。



一、专题教学还原辉煌印记

可可托海人的奋斗实践和精神凝练,随着胡春晓老师讲授的首堂课《可可托海精神及其时代价值》逐渐浮现眼前。胡老师从可可托海的三大历史贡献、可可托海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深情诠释了老一辈建设者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精神内核。他们用一根根钢钎、一把把榔头、一筐筐背篓,挖出了世界稀有矿物质,为新生的中国偿还巨额外债、制造国防重器、赢得民族尊严做出重大贡献,让学员感动至深。


二、激情教学回溯奋斗岁月

团队建设能够凝聚力量、汇聚人心。本次研修学员被分为四组,以临时小组形式,探寻红色之旅。结合可可托海精神,干部学院鼓励老师们为各小组起队名、喊口号、唱红歌、做队标,每一组都特色鲜明,掀起了研修的首轮高潮。


 

由蒋少春老师作词作曲的《可可托海之歌》,曲调婉转动听、歌词情感饱满,令人十分动容。通过张庆军老师的耐心教唱,使学员们深深的感受到老一辈可可托海人对可可托海的无限眷恋。





三、现场教学刻画历史丰碑

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俄式风格建筑,为游览者展示珍贵历史照片近千张。馆藏地质标本及展品400余件,涵盖世界级矿物精品2种,国家级矿物精品多种,珍藏着世界上唯一的“额尔齐斯石”。 一件件老物件、一组组数据,无不展现了可可托海人的爱国心和报国情,呈现了不同时期前辈们的艰辛历程。通过参观,学员直观地感受到可可托海不负天富蕴藏的美誉,无不感受到可可托海精神的动人之处。



徒步前往三号矿脉的“忆苦思甜”之旅,途中会经过一座“老木桥”。老木桥建成于1962年,最大承重20吨,桥宽7米,总长度100米。1985年前,是连接额尔齐斯和南北两岸的唯一的桥梁。桥上斑驳的痕迹,承载着可可托海矿区的沧桑过往。


1949年5月,可可托海矿区采矿工人阿依果孜在采矿中发现一条富含锂、铍、钽、铌、铯、云母等稀有金属的矿脉,阿依果孜矿洞便以其名字命名。即便在炎炎酷暑,矿洞内的温度也只有5℃。据记载,矿工们在冬季承受的严寒最低可达零下51.5℃,可见自然环境极其恶劣。跟随讲解员走进矿洞,可以看到错综交叉的洞室、巷道,形色各异的矿石,层次分明的矿脉,更能感受到可可托海人秉持一颗为国的忠心,大力发扬艰苦奋斗作风的优异品质。



举世闻名的可可托海稀有金属三号矿脉,长宽各250余米,深160余米。十三层运车矿道的坡痕、石迹和车道,使人肃然起敬。三号矿脉及其周边地区,以稀有金属矿物种类之多、储量之大、品质之高享誉中外,是世界级超大型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矿脉,所含矿产品世界罕见。与同类矿脉相比,铍产量居世界第1位,钽、铌、铯产量居世界第3位。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矿工们既喊出“苦我们也不能苦国家,卡我们也不能卡国家,难我们更不能难国家”的响亮口号,响应国家号召,圆满偿还苏联巨额外债;也喊出“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业发展的道路!”的豪言壮语,采掘运出大量锂、铍、钽、铌等稀有金属,冶炼提纯变成航空航天和国防尖端制品,在强国强军史付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三号矿脉也被称为“中国稀有金属工业的摇篮”、共和国的“英雄矿”“功勋矿”,浓重的红色基因在这里流淌传扬。



 


深山藏电站,无声诉功名。可可托海地下水电站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历时18年完工。它遥望镇区17公里,建造于地下136米花岗岩山体中,被水利专家称为那个时代我国水电史上施工难度最大的电站,堪称我国水电建设史上的奇迹。在地下136米处仰望天井,狭小洞口透出的日光照亮了每一代水利人的“家国情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可可托海水利人的豪迈志气早已冲破云霄。



四、案例教学锤炼党性修养

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王丹老师以《民族团结是可可托海建设发展的基石》,给学员们上了一堂丰富的“故事汇”式案例教学课。王老师从可可托海的民族团结现象出发,为学员讲述了跌宕岁月中各民族间始终如一的强大精神纽带。可可托海地下水电站设计者之一宗家源老人说“把生命交给民族兄弟,我放心!”,大通院的韩文秀爷孙说“这么多好人,叫我感谢谁?”,深受矿区家庭爱戴的蔡贤章医生说“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新疆有色集团党委副书记阿布杜热依木说“新疆有色事业能够取得这么重大的成绩……它的基础条件也是十分重要的保证就是各族职工亲密无间的团结。”……民族大融合、大和谐在这里绽放夺目的光彩,各民族惺惺相惜,筑就了可可托海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

 


 

五、诗剧教学链接史今情怀

文艺作品与时代同行、为人民抒情。话剧《可可托海我的魂》以矿区老职工视角,追忆了在可可托海奋斗建设的青春岁月,特别是由干部学院老师参演的“铁血柔情、矿山母亲、雪山雄鹰、党的儿子”四部剧幕,为大家真情演绎了可可托海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群画像,一代代可可托海人质朴如往的奉献精神让学员潸然泪下。

 

部分研修学员和可可托海干部学院老师一道,深情朗诵多首诗歌。《矿冶情》《念奴娇》《三号矿脉》《走近三号矿脉》《锂之歌》《额尔齐斯石》《深水电站》《蓝里泛白的工作服》《老木桥》《丰碑》《不会忘记可可托海》《写给可可托海》等一首首诗歌,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温润思想、陶冶人心。








 

杜飞舟、胡俊俊、孙婉莹三位同志在不同年份的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修最后,他们围绕“我入党的那一天”深情告白对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吉林省援疆干部、干部学院副院长刘剑明同志也寄语殷殷嘱托。全体学员在《我和我的祖国》大合唱中,圆满结束了这场难忘的红色之旅。





研修返校期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列车窗外风光旖旎、窗内热议不停。可可托海精神是老一辈建设者奋斗历史的积淀,也是后继者爱国情怀的高度凝结。可可托海人的无私付出,祖国不会忘记,人民更不会忘记。可可托海大量的鲜活素材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充分“养料”,将可可托海所见所感所思运用于实际工作,是本次研修后的必要之举。干部学院教师们扎实的资料挖掘能力、过硬的教学本领,也引起学员们的深刻思考,纷纷表示今后要学习他们,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结合社会发展趋势,从客观实际出发,多思考、多延伸、多探究,将教研做在祖国大地上,踏实勤恳提高自身能力。


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最有希望的群体,蕴含着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无穷力量。我们将以此次暑期研修培训为契机,用可可托海精神淬炼灵魂、用可可托海精神滋养初心、用可可托海精神锤炼品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全面提升个人本领,持续夯实我校思政工作根基,进一步凝聚思政教师和学工团队的最大合力,发挥思政工作最大效能,更好服务于全体师生。在新的征程上,我校思政工作队伍也必将以更大的热情,更好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